三年多前,引起各方投書的竹北生醫園區~~
話要說到2003年1月5日的自由時報.....
(剪報太多,有興趣的先看看,要討論就再說吧...)
(PS:這種字,是我幫大家mark一下的...當然也有敝人內心OS)
------------------------------------------------------------------------------
2003年1月5日星期日
竹北生醫園區是個大黑洞----籲請阿扁總統懸崖勒馬 ◎蘇益仁
由台大醫院少數核心偏頗規劃的竹北生醫園區計畫,
目前正由民進黨黨團在阿扁總統旨意強勢指導下即將在立法院通過。
這一個科技界爭議最大、衛生署、國科會,與經濟部皆不表支持的二百億元預算案
(媽呀~~還真多!!!)
正在種下國家未來生物醫學界的大黑洞,
身為科技界及醫學界的一份子、身為阿扁昔日的支持者,
不得不在此時提出沈重的呼籲,請阿扁能懸崖勒馬,重新評估計畫的可行性。
竹北生醫園區的規劃有兩個主軸,
一是一個五百床的高級癌症醫院,希望引入質子治療,吸引亞洲地區人民來台就醫。
另一是結合醫院,引導生醫產業相關企業近五百家來此設廠。
表面上似乎十分冠冕堂皇,實則就如國王的新衣,在為阿扁總統畫餅充飢。
五百床的癌症醫院在原來的規劃中是由台大醫院經營,但
在幾次台大內部的討論中,會計部門有鑑於經營上的必然虧損,
(難怪現在台大不玩啦.....)
尤其在健保現在的給付制度下,癌症病人高昂的醫藥費及檢查,
必然會拖垮台大醫院的財政,因此幾經更改,最後改由國家來編預算支持,
估計每年的虧損將高達十多億元,一直到二○一○年。
(很好...是要我們納稅人付到2010年,是吧??)
如台大醫院所規劃的,該醫院將比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長庚醫院,
以及亞洲的日本、香港,及新加坡癌症醫院更先進,吸引亞洲富商來台治療。
這一個構想,內行人都知道是負責此計畫的台大醫院某副院長的幻想。
(嘖嘖......內行人都知道喔? 是誰啊.... )
蓋醫院的靈魂不是硬體,而是如何去羅致比台大及亞洲其他醫學中心更好的人才來台。
五百床的癌症醫院至少要五十位腫瘤醫師,
即使將目前台大、榮總及長庚全部的腫瘤醫師集合起來也不到五十位。
要亞洲地區的有錢人不去美國或歐洲治療,
而改至台灣求醫,知情的人會認為是在緣木求魚。
再說近五百家的生醫產業來此投資,以過去三年來台灣生物科技的研發
及世界生醫產業的發展而論,更是空中樓閣。
監察院在日前提出警告,
希望行政院注意台灣「科學園區」過剩,建廠投資荒廢的事實。
監察院報告中所提的科學園區尚不包括規劃中的竹北生醫園區。
以目前已規劃運作的生物科技園區包括
新竹及竹南、南科、路竹、高雄、台中、南港、汐止等地,
目前都已過度開發或招商不易。
過去幾年經濟部開發基金數十億所輔導投資的六、七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公司,
經過兩、三年的運作,
大家估計,未來兩年內會有產品上市的可能不到一家。
美國最新的統計發現,在一 千五百家生技公司中賺錢的不到十家。
因此,以台灣生醫產業的體質而言,
竹北如果成立生醫園區,十年後將是一片廢墟。
竹北生醫園區在過去一年多的規劃中,國科會、衛生署,及經濟部都避之唯恐不及,
但在經建會受上層旨意形成的「既定政策」下,
相關單位被動配合,到最後由國科會無奈地扛起大責。
在過去半年來,我曾與經建會的高層反映過此看法,
負責此案的官員竟然說他是完全外行,是上層及李遠哲在主導,
令我頗為震驚,難道這是扁政府的決策模式?
在負責機構首長如國科會、衛生署,及經濟部皆不看好甚至反對的情形下,
扁政府為什麼要一意孤行呢?
台灣當前的政經社會環境很像五○年代毛澤東自國民黨手中奪下政權的時空。
當年毛澤東急於向人民表態及交心,高舉三面紅旗,
結果人民公社破產了,大煉鋼廠連粗胚都燒不出,
大躍進反而成了饑荒遍野,種下了文化大革命的火種。
阿扁有心拚經濟,其心可感,但必須行之有方,穩健前行,
切切不可揠苗助長,而使台灣剛萌芽的生醫產業受到重創。
如果能將兩百億用來培育幾百位生醫人才,強化現有的園區計畫,
也許五年、十年後我們在生醫產業方面尚可有小成。
阿扁應傾聽專家的意見,懸崖勒馬,
重新評估竹北園區的規劃,以避免一個災難的發生。
---------------------------------------------------------------------------------
(接下來,台大反撲....)
(誰知,2006年2月,台大撤出這個案子....)
(簡單的說,台大後來不玩了~)
(現在看這篇,真是有趣)
---------------------------------------------------------------------------------
2003年1月6日星期一
竹北生醫園區是台灣的未來 ◎台大醫院專案辦公室
「竹北生物醫學園區」是台灣的未來,
憾見有人謬誣竹北生物醫學園區是個「大黑洞」(自由廣場,一月五日)。
科學研究講求科學實證,蘇益仁教授曾任職、離職台大醫院多次,
現就職國家衛生研究院,在醫界工作多年,應自許為後學典範,
未經查證即以道聽塗說之言,將個人偏見公諸媒體,錯引數據,深以為憾。
蘇文所言,竹北生醫園區的主軸之一,是一個五百床的高級癌症醫院。
該五百床係為綜合醫院的規劃,
整體上包括癌症中心、心臟血管、光電生物、組織工程等,
就以現況而言,台大醫院已有超過百名癌症相關專科醫師,
並非如蘇文所言即使將目前台大、榮總及長庚全部的腫瘤醫師集合起來也不到五十位。
「竹北生物醫學園區」最大的利基 ,
在於能凝聚核心研發人力資源,創造產業聚集效應。
台大在規劃之初,曾獲李國鼎先生期勉,並寄望「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之開展,
得以繼資訊產業之後成為台灣的明日產業之星。
自一九九九年起始,本院多位熱心人士,包括許世明副院長等,
實地評估設置「生醫園區」之可能與效益,
考察桃園、新竹關西、香山和苗栗銅鑼各地環境,最後選定竹北高鐵站區。
(所以是你們挑的地方囉...?????)
為園區規劃模式,亦曾多次參訪美國、英國、法國、
日本、芬蘭、新加坡各成功園區,以作典範。
前後三年的時間,經行政院、經建會、教育部、國科會、衛生署、經濟部
及相關學術單位多次協商會議達成規劃共識,
得行政院各部會的支持,更得到新竹地區的殷切期待,
絕非如所言,為國科會、衛生署及經濟部避之唯恐不及的描述。
由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多結合傳統與綜合性的大學醫院,以「國家醫學中心」為發展主軸,
從事前瞻而整合的規劃,是成功的關鍵。
實質上,新竹生醫園區是台灣大學秉承政府指定,開動生醫園區的開展,
經台大醫院院務會議多次討論,咸認為應全力配合,
帶動醫學菁英結合國際資源凝聚智慧,排除萬難,期許為台灣與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在經濟優勢漸次不再的情境中,開創再一次的優質發展環境。
尋求及時與適時在國際上有明確定位,是台灣生醫界的共同願景,
非僅是許世明副院長的幻想,是我們共同的時代任務。
(哎呀~~有人對號入座了!!!)
任何個別的偏見與利益的衝突, 均是我們願意在努力之餘,誠懇說明、化解、
更歡迎與我們有相同以台灣未來發展為願景者並肩前進、共同努力。
(那你們台大怎麼落跑不幹了??)
我們要再次強調,新竹生醫園區是國家的生醫園區,
是台灣大學與醫學校區配合國家經濟建設全力規劃的前景,
我們願意廣納各方意見,讓生醫園區的未來更美好。
相對的,對於無謂的指責與偏見,我們期望見到的是,經由此次的意見交流,
我們共同來探討如何攜手共創國家的未來,為我們的下一代開創優質的發展環境。
---------------------------------------------------------------------------------
(台大撲完,有人幫老蘇說話囉....)
---------------------------------------------------------------------------------
2003年1月7日星期二
我們需要怎樣的生醫園區? ◎吳榮燦(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暨新藥研究中心主任)
見蘇益仁教授「竹北生醫園區是個大黑洞」一文(自由廣場,一月五日),
終於了解了此一決策的運作模式,再次讓我們領教諾貝爾光環的威力,
我們從未懷疑李遠哲院長熱愛台灣的心,
更贊同他所提向上提昇、不要向下沉淪的呼籲。
但是,專業就是專業,蘇文中所提五百床癌症醫院的質子治療,
連臺大醫院會計部門的評估都有財務受牽連拖垮之慮
而推給國家編列預算擔負每年達十多億的虧損,
以癌症研究相關領域生技製藥產業的世界潮流而言,
以癌症醫院最主要的癌病化療藥物大多在一九八○年以前所研發,頂多再做些小修飾,
一九八○年以後真正較為矚目的也只有紫杉醇,
日前花了國家八、九億經費的國家型生技製藥第一期三年的結案評審會中,
筆者也看到一些似乎可以進一步發展的成果,
在場三位來自業界的委員卻無勇氣投入進一步的研發,
不外癌病藥物的領域歐美已投入數千倍於我們研發經費 ,也只不過有目前的結果,
一個以癌病醫院作為生醫園區的靠山來發展我們剛起步的生技製藥產業,
利基在那裡?
再說從一個硬體的建設完成到人員軟體的成熟,
以成大醫院的例子至少也要個十五年,
成大還有一個實力堅強的醫學院團隊就近支持才能如此迅速的成長,
只有臨床醫師為主的醫院是無法滿足真正生技製藥產業所需上游的研發能量,
真的不了解其合理的邏輯在那裡?
阿扁總統,您的決策團隊終究是少了一位真正了解生技製藥領域的政務委員,
才會形成如此粗糙的政策,
台灣的電子產業還有多少美景沒人敢斷言,生
技製藥產業是國內未來知識經濟產業的另一個春天,
但它所需要的不是電子業集中式的生產園區。
無論在歐美,生技製藥領域的發展都是以現有的大學及其附設醫院為主軸,
環繞著其發展,
在德國、芬蘭等國,更是政府設法讓大學與業界混在一塊,
相通的臨棟讓雙方連吃飯都會碰面,
讓大學與業界成為研發夥伴,一同去打拚,
大學有的是研發專長,業界有的是經營管理長才,
各司所長結合專業,才能面對世界的挑戰。
國外或有學校教授將成果直接拿去開生技公司的例子,
但如果你讓像筆者一樣一輩子連作夢都在搞研究,
至今不曾報過稅、只能仰賴老婆報的研究者去開公司,
沒二、三下就清潔溜溜。
生技製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研發人才,是研發園區,
不是生產園區。
生技製藥產業是最多元化的,全世界任何再大的製藥廠也無法通吃,
只要您真有一套小本事,就可以讓你活得很好,
而機動性更是會賦予強壯的生命力。
而想想,過去台灣的經濟部也是靠中小企業的多元化與靈活度支撐起來的嗎?
還有比這更適合讓國內的中小企業來發揮的領域嗎?
為何要繞著大學及附設醫院發展?
中小企業研發團隊的規模也不能很大,
然而生技製藥的研發常會需要一些大型的貴重儀器,
如果能向大學或醫院商借使用,不必耗費高成本購置,
可以節省相當的成本,
對於一個研發型的生技公司而言,這已是相當的誘因。
而這些屬於高科技的研發人員,
更需要的是生活品質較高的生活環境才能留得住人才及吸引國際人才,
(哇咧~~ 我段我超贊同!!!!!!)
竹北園區有美語學校、美國學校、日本學校嗎?
有好的餐廳、優雅的名店、流行的娛樂場所嗎?
一般而言,國內具有醫學中心的大學或醫院其實其周圍都已自然形成如此的環境,
換句話說,天生麗質難自棄,
生技製藥產業是以醫學中心為主體的大學生物醫學研發能量的傳輸,才能真正的發展。
問題只是,過去十年教育部大學經費撥了相當的部分補助私立學校及升格的技術學院的結果,
讓一些應該是研究型大學的院校的硬體建設幾乎都處於停頓的狀態,
這些生物醫學研究型大學幾乎都處於過度擁擠的空間,
那來多餘空間讓產業進駐?
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補助成立眾多的各大學育成中心,
每間公司有個五坪、十坪的空間虛有其表一番,成得了何事?
不必要二百億,拿個五十億讓幾個有規模且有醫學中心支持的研究大學
各建一個產學合作研究大樓,規劃成為沒有疆界的生技製藥研究園區,
將是讓我國的生技製藥產業發展出來的關鍵。
阿扁總統,再次籲請您懸崖勒馬,二百億不是小事,
拚經濟,錢要用在刀口上,
十年前經濟好的時候,您設在阿里山上我也不在乎。
我雖然沒有諾貝爾的光環,但我應該是專家之一,
至少我在沒有政府經費支持的產學合作案中,
一是廠商先期參與,一是廠商技轉,二個都開始由業界朝在國內進行臨床試驗的規劃走,
期望將來邁向國際新藥開發的舞台,您總不能說我不懂生技製藥吧 !
最後,我附上國際製藥聯合會會長克雷伯博士
在去年十月接受「今日新藥開發」 國際雜誌專訪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他說:製藥工業是非常讓人鼓舞的,因為人類的疾病中至今只有三分之一有藥可醫。
阿扁總統,那三分之二是我國未來知識經濟的命脈,回頭是岸。
---------------------------------------------------------------------------------
(吳教授勸完阿扁,過了一個多禮拜,老蘇似乎變得感性,又說....)
---------------------------------------------------------------------------------
2003年1月17日 星期五
台灣民主 長夜漫漫--從新瑞都案到竹北生醫園區 ◎蘇益仁
身為新政府成立的催生者之一,自命為台灣的知識份子,
在七十年代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校園,在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
多少熱情的台灣年輕留學生,我們徹夜長談,
思戀著遙遠的母親台灣,我們夢想,我們憧憬,
終有那麼一天,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東方的瑞士在福爾摩沙。
於是,一如勤工儉學的鄧小平及周恩來,在巴黎的夜空下,
他們興起八千里路長征,終於推翻了國民黨政權。
那想到舊沙皇垮了,列寧、史達林時代正興起;
蔣家潰敗了,人民公社及文革卻在中國知識份子的歌頌聲中腐蝕了神州大地,
於是蘇聯及中國遂五十年間長夜漫漫。
八十年代,我們在台北街頭遊行,與警網搏鬥,
在強力水柱的驅散下,我們在台灣又重推翻了國民黨政權,
想到台灣人終於當家作主,想到台灣之子,在那個勝利的夜晚,
我們原以為台灣的苦日子終於過去,就如徐悲鴻,就如沙卡洛夫。
可是新瑞都案,高雄市議長案,開始讓我們動搖,
也開始懷疑民主,原來長夜這麼漫漫。
這些日子來,每當我深入去瞭解竹北生醫園區,
高鐵、台大、中研院,我對台灣之子的信心開始潰散。
(原來是這裡提到了高鐵.....)
一如台灣的民眾,開始懷念起八十年代以前那些建設台灣的功臣,
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
悲哀地是,數遍扁政府,想不出那個諤諤之士,連諾貝爾都失色了。
(真是罵人不帶髒字..... )
半夜裡想到自己竟陷在歷史的輪迴中,我對自己喜讀歷史竟悟不出道理,
抱著枕頭與俄羅斯及中國的眾多知識份子同哭。
原來民主路長夜漫漫,中外古今皆然。
---------------------------------------------------------------------------------
(一個月不到,老蘇發表了很大一篇....)
---------------------------------------------------------------------------------
2003年2月10日 星期一
再論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策略 ◎蘇益仁
二月四日的合眾國際社報導,去年全球的生醫產業陷入低潮或泡沫化,
二十三家基因生技公司的市值下降百分之七十一。
兩三年前大家對基因體發展可能帶來的生技製藥業發展過度樂觀,
以致很多大藥廠投入數百億美金從事基因金礦的挖掘,兩年來幾乎皆鎩羽而歸。
最主要的基因生技公司因賽特(Incyte)股票
更從一百九十元美金慘跌至四元,賽雷拉(Celera)公司亦然。
在歐美從生醫產業的夢中驚醒過來之際,
扁政府卻在此時方要投下數百億鉅資,
在竹北、高雄、台中成立生醫園區,
台灣的生醫產業何去何從,令大家倍加關切。
向日本及澳洲學習經驗
三年前在國科會的邀約下,我參加了澳洲及日本生醫產業發展的考察團。
我們拜訪了澳洲的主要生醫研發及產業機構。
令我十分驚訝的是,澳洲的基礎研究比台灣先進,
它們有四位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
在生殖醫學及免疫學研究皆是世界一流,
但他們的產業成就卻與台灣同樣受困於歐美,
製藥及診斷相關產品百分之八十以上進口,
生醫產業主要以醫工為主體,產值十分有限。
(諾貝爾跟產業沒關係啦!!!)
相對地,日本在製藥方面十分亮眼,
藥品進口比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他生醫產業如組織工程也正蓬勃開展。
這兩個亞澳最先進的生醫產業國家是台灣很好的取經對象,
其中最關鍵的差別是過去兩國政府在產業落實市場機制的努力明顯不同。
研發能力、政府法規的彈性鼓勵、市場專才的培育,
在生醫產業中幾乎環環相扣,
而澳洲政府在一九九○年之前幾乎只注重在研發,
最後當然會被以市場導向的歐美企業打敗。
目前,在生醫產業方面,美國一枝獨秀,約佔全世界近百分之六十的市場,
日本及歐盟英國各佔約百分之二十,世界上其餘國家的總產值不及百分之五,
十分懸殊,這也是澳洲政府的痛。
澳洲政府自一九九○年後才重視產業發展,
澳洲政府的覺醒來自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研發上的慘痛經驗。
G-CSF的研發是由澳洲血液學大師梅特卡夫(Don Metcalf)開先鋒,
但在專利申請及市場國際化上卻敗於美國的Amgen,
因而每年平白損失新台幣近五百億的收入,此事件一直被澳洲政府視為國恥,
因而在一九九○年後亟思雪恥,才開始注重產業發展。
在過去三年中,我不斷在思考台灣生醫產業的利基及策略何在。
兩年前我有機會參與政府單位的一些產業研發工作,
與生物科技公司如生物晶片、檢驗試劑及疫苗研發等單位有過接觸,
到了台南的幾年間也拜訪了南科的幾家製藥、農業科技,
以及政府的畜產及水產機構。
我開始對台灣的生醫產業由樂觀轉為悲觀,
原因是,台灣的上游研發能力、中游的產業及下游的市場國際化能力
皆不如澳洲,更別談日本。
(好慘......)
生醫產業與電子業性質截然不同,
它牽涉到最敏感的人體試驗、專利保護及市場獨佔性,
也因而限制了歐、美、日以外國家的國際化能力。
因為研發、人體試驗及市場國際化時程冗長,使資金口袋形成了瓶頸,
一些資本額不夠的公司根本無法負擔長時間的燒錢折磨。
台灣的生醫產業問題
如果大家回顧一下台灣在保生公司的B型肝炎疫苗製造、普生公司的肝炎檢驗試劑開發,
以及生技中心的研發等三個產業單位十多年來的滄桑歷程,
應該可以勾勒出台灣生醫產業的問題所在,
其中牽涉到研發能力、專利保護及市場的進入等關鍵環節,
尤其是市場的進入困難重重,並不亞於研發及製造。
大部分生技公司在研發及技術都不是問題,但在市場進入時競爭力立即成了主要問題。
目前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工研院生醫中心等
國家重量級單位皆已相繼投入生醫產業,
生物醫學園區又要如火如荼的設立,台灣生醫產業究竟會不會在五年後成長 或反而泡沫化,
是大家必須認真嚴肅思辨的課題。
台灣的生醫產業在上游方面研發能力其實十分薄弱,
全台灣花在這方面的預算及人才可能不及一家國際大藥廠的十分之一。
過去三年間國科會推出三個國家型計畫,
包括農業科技、生技製藥及基因體計畫,三年過去了是有一些成果,
但談得上突破或可產業化的計畫都還有待努力,更別提產品產出及市場進化,
因此要如何技轉去扶植竹北生醫園區的五百家公司呢?
台灣生醫產業遇到瓶頸的一個很主要因素是一流人才都去當醫生,
這些國家一流人才目前都深陷在健保給付的泥沼中難以自保,
很少人願意投入生醫研發工作,
主管政府生醫政策及研發的官員甚至也找不到醫生背景的人才。
以製藥及檢驗市場而言,
醫生背景的人才都是十分關鍵的角色,研發領域上更是如此。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醫生背景人才在生醫產業的重要性,
乃因醫生的訓練從研發到應用十分完整,
他們也深知市場的需要及產品的競爭力。
如何提高誘因以吸引一流醫學背景的人
進入生醫產業會是未來台灣十分關鍵的政策。
在中游的技轉及製造方面,台灣亟待突破之處也很多。
在過去幾年與政府機關接觸的經驗中,
我發覺政府官員深怕圖利廠商而觸法,本身背景又不夠專業,
因此對廠商的申請案無法判斷及決定,
以致很多法案及申請案 件在各單位間互踢皮球,延宕費時,是很多廠商的痛。
因此,在法規不全的當前,
如何以專業的眼光去彈性鬆綁或另訂科技法,成立單一窗口,
主動協助業界解決問題,而不要反而形成阻礙,是生醫產業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
否則即使民間研發出一項產品,上市的過程及臨床試驗曠日廢時,利基必然消失。
目前政府皆以體制外的委員在運作,再交由單位內科長級官員決策及執行,缺乏專業行政人才,
導致決策延滯及偏頗,是一切科技行政弊病之所在,
必須儘速改善,否則台灣生醫產業將永遠不具競爭力。
在下游的市場進入及國際化上,
台灣的製藥業是眾多產業中國際化最弱 的一環,
研發的落後及資金的規模太小都是原因,
但對市場國際化有經驗的科技人才及經理人才嚴重缺乏也是重要因素。
市場進入牽涉到產品的特性是否具競爭力,尤其在方便性、時效及品質
是否比目前使用中的產品優良且價格合理,決定了產品成功與否的命運。
即使是最好的產品,市場進入也難保證會成功。
以下游學名藥而言,亞洲的印度及大陸製藥能力與規模都比台灣強,
而印度更因英語能力的優勢,使台灣即使在下游的製藥業國際化也難以與其競爭。
台灣有幾家大藥廠近幾年來前進大陸,但也深陷市場進入不易的困擾,
在資金不繼及國際人才不足的客觀條件下,即使 下游的成品市場國際化都困難重重。
台灣許多生醫科技公司市場經驗不足,只重視產品研發及製造,
未考慮市場的競爭力及規模,因此即使產品開發成功,問題可能才剛開始。
很多廠商在此一階段方才覺醒,往往已投下大量資金,
這一方面的問題需要有實際市場及產業經驗的人來指導。
重整策略,強化領導
因此,今日談發展台灣的生醫產業,
如果不明瞭台灣生醫產業的體質及利基,
沒有實際的上、中、下游產業經驗,是無法對症下藥的。
台灣生醫產業缺乏對上、中、下游都有經驗的領導者,
無法帶領各方面的團隊向一兩個可行計畫邁進,
是今日台灣生醫產業問題的癥結。
如果能選出一兩樣具利基的項目,
由技轉法規、製造、標準化及市場化等環節試車,
才能打通台灣生醫產業的穴道及脈絡。
三年前國家型生技製藥計畫的一個主要目標也在此,
但此計畫中途卻因人事更動而生變,未來的發展不得而知。
(只是因為人事更動就變了喔?? 這麼容易?)
目前的策略宜以加強上游研發,培育生醫上、中、下游人才,
強化法規及相關臨床前試驗環境,
最重要的是,政府方面必須強化領導及專業行政人才以及市場國際化能力,
否則以一部拼裝車要去登陸月球,是無法竟其功的。
今年一月五日我曾撰文呼籲暫緩竹北生醫園區的規劃,
主要原因還在政府的生醫產業政策有些錯置及浪費國家資源,時機及策略不對。
竹北生醫園區的規劃中,將由中研院來領導,
(提到中研院了!!?)
姑不論中研院的定位是否應專注在基礎的研究,
中研院如果有心由基礎研究跳入產業,則南港內湖園區在地理上可能更為適合。
竹南園區政府已規劃完成,且國家衛生研究院即將進駐,
更何況台南科學園區剛成立五年,南科的生醫產業園區招商情況十分不理想,
目前正需國家資源來培育灌溉方能成長茁壯,
但國科會目前將預算挪移來支援竹北,使南科園區的生醫產業招商受到重大打擊,
台南縣蘇煥智縣長在月前表示,他是受阿扁故鄉的原罪之害。
吳榮燦教授 (自由廣場,一月七日) 曾主張
建立以醫學中心為聚落的生醫產業發展政策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這些與醫學中心合作的育成公司比較實際的是在技轉後,
交由對市場有經驗的公司去開發,否則人才及資金都會是問題。
扁政府如果能將竹北園區硬體規劃的二百億中的一半,
在北、中、南、東各扶植幾個研發型聚落,
另一百億用來做為現有園區軟體及市場人才的強化及培育,
其效應會遠比將二百億元投在竹北園區硬體的規劃來得正面。
在全球生醫產業一片哀嚎聲之際,
台灣的生醫產業政策應何去何從,是值得扁政府深思的,不可不慎。
----------------------------------------------------------------------------
所以,哪些消息是真的是假的?
我也搞不清楚....
只知道竹北計畫暫停,台大撤出計畫
至於高鐵和中研院? 這是怎麼回事?
是另一樁無根據爆料? 還是確有其事?
唉...小老百姓怎麼會知道.....
- Jun 01 Thu 2006 14:17
[時事]生醫園區大黑洞 之冷飯新炒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